在福州的清晨,唤醒这座城市的,不单是闽江的晨风,更是一碗碗热气蒸腾的锅边糊。它不像广式早茶那般精致,也非北方面食那样豪迈,而是独属于榕城、带着浓浓海味与米香的热乎市井诗篇。
锅边糊,福州人更爱称其为“鼎边糊”。一个“鼎”字,道出了其制作精髓。只见店家将浓稠的米浆沿着大铁锅(福州话称“鼎”)上缘迅速浇上一圈,盖上锅盖,利用锅内翻滚的鲜美高汤的蒸汽,瞬间将米浆烫成洁白的米片。稍待片刻,再用锅铲迅速将已成型的薄片刮入汤中。这一浇一盖一刮之间,动作行云流水,充满了早餐摊档独有的仪式感。
而那锅作为底汤的精华,通常是蛏子、花蛤等小海鲜熬煮的汤头,清澈见底,却鲜味十足。米片入汤后,再加入新鲜的海蛎、嫩滑的瘦肉片、提味的干贝,以及几片翠绿的芹菜或葱花。最终呈上桌的,是一碗汤清料足、米片白润的佳品。
食客捧起这碗锅边糊,先喝一口汤,那源自大海的清甜立刻润泽了清晨的肠胃。米片是其灵魂,它薄如蝉翼,边缘因快速凝固定型而微微卷起,口感滑嫩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韧劲,完美地吸附了汤汁的鲜美。就着一块刚出锅、酥脆掉渣的虾酥或海蛎饼同食,软滑与香脆在口中交织,米香、海鲜与油炸的丰腴相辅相成,构成了层次丰富的绝妙体验。
从热闹的菜市场到老街巷口,随处可见人们或站或坐,捧着碗锅边糊,在氤氲的热气中闲话家常,开启新的一天。它早已超越了早餐的定义,成为福州人味觉地图上最温暖的坐标,一碗下肚,暖了胃,更暖了这座城市的寻常光阴。
发布于:湖北省美港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